秋分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开始增多,为什么秋冬季心脑血管疾病易发?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有哪些?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信息来源: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日期:2024-09-26 11:40 【字体:小中大】
秋分后,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渐下降。气温下降,特别是寒冷空气的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引起血压升高和血管阻塞,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在气温下降的季节,人们往往会摄入更多高热量食物,这可能引起胆固醇和血脂升高,也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同时,秋分日后,北半球昼短夜长,日照时间减少,会影响人的情绪,情绪波动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
因此,秋分时节,大家一要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低温寒冷环境中。二要均衡膳食,提倡少盐、少油、少糖,注重饮食多样化,每天摄入不超过1个拳头大小的肉;两个拳头大小的主食;三个拳头大小的水果,四个拳头大小的蔬菜。三要适度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四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五要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尤其是既往有血压、血脂、血糖异常的患者,如出现明显波动,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