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稳“方向盘”释放“加速度”
新常态下看柳州经济稳增长走势系列报道之一
发布日期:2015-05-11 11:49 【字体:小中大】
编者按
经济进入新常态,压力大、挑战多,但同时孕育着更多的新机遇和新希望。当前,“稳增长”已成为我市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市近日出台了涵盖基础设施、工业产业、特色农业、服务产业、社会民生、生态环保、财税金融、改革开放等方面的“稳增长39计”,以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同时实现柳州经济的换挡加速。从今天起,本报推出以“齐心协力稳增长”为主题的报道,展现我市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底气和志气,以及各级各部门、干部群众为齐心协力稳增长而只争朝夕的精神风貌、务实干劲和发展举措,敬请读者关注。
雨润初蕊,浅香淡淡。于是,满城紫荆活色生香。
融融春意,润泽了龙城大地。
既是春天,让心也在春天。在这里,风景不断的柳州经济行走新路,收获新知,把转型与创新谱成了“稳中有进”的华丽乐章,激昂入夏。
2015年,业内人士用“缔造神话”来形容柳州汽车产业的发展。
一季度,我市汽车产量62.8万辆,增长12.4%,高于全国增速7.1个百分点。更令人惊叹的是,宝骏品牌再次发力,蹄疾步稳地复制出“宏光速度”:三月国内销量较去年同期激增6倍,达到33659辆。本月8日,五菱集团变身为广西汽车集团,又为柳州汽车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此刻,柳州汽车正用令行业惊羡的销量增速,印证着柳州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行动。
“紧抓实业不松手仍然是‘稳中求进’的‘定海神针’。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柳州经济才能走得更好更远。”市委书记郑俊康、市长肖文荪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保持‘实业兴市,开放强柳’的战略方向,主动出新招、解难题,才能把握先机,柳州经济才会大有作为。”经济进入新常态,柳州经济也像全国一样面临不小的压力:一季度,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仅为4.7%。三大支柱行业呈现“一升两降”格局:仅汽车工业产值增长11.0%,冶金行业、机械行业产值分别下降了2.0%和16.3%。
然而,数字背后蕴深意。工业增速突然“换挡”,是为了给深度转型留下足够空间:柳工厚积薄发,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性机遇,全面向国际化转型;柳钢创新驱动,全面实施低成本战略,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7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入全国前三位;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逐步向高端转型;非公企业活力四射,成为结构调整的内生动力……从政策调控到结构优化,从创新驱动到深化改革,柳州工业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新态势,开创出新气象新格局。
顺应新常态,重塑新动力。透过发展现象认识经济本质,你会看到柳州正确把握转型与增长、平衡与全面的关系,始终走在平稳较快发展的道路上:新常态下,柳州经济结构调整正在优化升级,“两化”融合“智”动创新,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2.67亿元,增长10.5%;新常态下,柳州外贸出口逐渐回暖,自主品牌大步走向世界,以东风柳汽和上汽通用五菱为代表的生产企业汽车出口迅猛,分别增长183.9%和96.9%;
新常态下,柳州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刷新柳州“朋友圈”的点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1.22亿元,同比增长18.5%;新常态下,柳州三产发展迅猛,逐渐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居民收入不断上升,生态环境生机盎然……转型升级贯彻始终,结构调整坚定不移,新常态下的柳州经济发展节奏一步一个脚印,百姓对柳州“稳中有进”的发展前景也充满信心。这信心,来自于政策实施的精准发力和开明开放的大胆创新,也来自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措施下的转型努力。
新常态并非一马平川,柳州经济要进,必须“稳”字当头。6日下午召开的2015年第六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促进柳州经济稳增长的实施意见》等事项,决定出台39条举措促进我市经济稳增长,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这39条举措包括政府采购优先支持我市企业产品、大力扶持重点产业发展、积极帮助企业及时解决实际困难、促进特色农产品销售加工、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加快旅游业发展、大力推进柳东新区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安居惠民工程、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开竣工、切实加强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以及改进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办法等。
时值初夏,龙城大地处处鸟语花香、水清柳绿。在这充满激情的夏日里,柳州经济紧紧把稳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方向盘”,全力释放发展“加速度”,保持“队形”昂扬前行。
日报记者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