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西法治日报》关注|柳南区三维联动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信息来源:精彩柳南 发布日期:2025-04-22 09:32 【字体:

4月18日,《广西法治日报》刊发《多元同频共振化“结”为“解” 柳州市柳南区三维联动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报道柳南区深入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源头预防-多元调解-高效处置”三维联动治理体系,多元同频共振推动矛盾纠纷化“结”为“解”。

2025年4月18日,刊登于广西法治日报B4版

多元同频共振化“结”为“解”

柳州市柳南区三维联动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柳南区福塘村村委会工作人员调解矛盾纠纷。广西法治日报通讯员芦晓峰摄

一场交通事故引发的赔偿纠纷,在柳州市柳南区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介入后出现转机。调解员运用行业调解标准,援引道路交通安全法厘清责任,又参照汽修行业标准核定合理费用区间,通过情理分析引导双方理性协商,促使案件以和解方式结案。

柳南区深入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源头预防-多元调解-高效处置”三维联动治理体系,多元同频共振推动矛盾纠纷化“结”为“解”。辖区连续三年“民转刑”案件零发生、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均值达98%。矛盾治理的核心在于将风险消弭于未萌。柳南区以警务改革为牵引,推动城区170名机关警员下沉至基层一线,形成“值班民警当日现场调解-街道网格员次日跟进化解-重大纠纷多部门联动”的三级调处链条。将普法教育融入日常肌理,培育“法律明白人”973名,实施“调解+普法”双联动机制,形成“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叠加效应。

打造“政和通”行政争议调解中心,组建由员额法官、司法行政干警、政府法律顾问,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构成的多元调解团队,常态化研判典型案例、开展法律论证,推动行政争议处置从“事后应对”向“前端治理”转型。

在韦某不服区卫健局行政处罚一案中,“政和通”行政争议调解中心从违法性质、纠错态度、履行能力等方面对韦某进行综合评估,促成区卫健局按照裁量基准下限调整处罚,既维护执法权威又彰显行政温度,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柳南区积极构建“专业调解筑堤、乡土调解润心”的协同矩阵,多元力量同频共振化解矛盾纠纷。

行业纠纷行业解。整合资源,在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等高频纠纷领域组建26个行业性调解组织,在金融、民商事等领域同步培育5个社会调解组织,形成行业矛盾“内部发现-专业调处-属地化解”的闭环机制。

打造特色化调解“金招牌”。“和事佬”说和工作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整合公检法司资源,以中立性和专业性搭建群众与政府沟通桥梁,“猛佬党”调解工作室优选乡土干部,运用乡土智慧柔性化解矛盾,成为“家门口解纷”的生动实践。

洛满镇福塘村两兄弟因宅基地通行权争执多年。“猛佬党”调解工作室负责人咸作猛带领团队运用“法理+人情+村规”融合调解法展开调解,一方面援引法律规定和村规民约,向双方厘清土地关系,释明法律风险;一方面通过亲属开展情感疏导,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促成双方达成土地让渡共识,握手言和。

柳南区通过建立三级屏障、智慧平台、诉调对接三大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前端分流、中端研判、末端化解”全链条快速响应。

构建三级屏障打造解纷“缓冲带”。构建“321”(“村级三次调解、镇街两级攻坚、区级一站兜底”)递进式解纷体系,将纠纷全部吸附化解在镇街以下,实现“矛盾不上行、风险不外溢”的治理目标。

搭建“镇街派单部门接单”数字化平台。通过“三事分流”机制将居民问题诉求分为“大事”“小事”“私事”,把涉及政府管理事项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大事”问题诉求录入系统后,单一部门事项直接派单,复杂问题由城区综治中心研判派单,平台运行以来办结率达97%。

诉调对接一站式化解。由诉讼辅导团队引导当事人至“321”诉调对接工作室理性选择解纷路径,达成合意的由特邀调解组织或驻院调解员开展专业调解,协议可即时申请司法确认;未达成合意案件分流至速裁团队,实行“简案快审、繁案精审”。近三年来,诉调对接工作室累计诉前调解案件7569件,成功化解2385件。

一家食品企业因拖欠数百名劳动者工资,引发群体诉讼。柳南区法院速裁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联合柳南区劳动监察大队成立专项调解工作组。工作组依托“诉求分类-分层调解-批量处置”工作法,促成200多名劳动者与企业达成调解协议,为劳动者追回231万元薪资。

返回 县区信息

首页

走进柳州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回应

数据专题

《广西法治日报》关注|柳南区三维联动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信息来源:精彩柳南

发布日期: 2025-04-22 09:32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