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向海图强 开辟共赢新局
——2024年全市两会侧记之四
信息来源:柳州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24-04-29 09:45 【字体:小中大】
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柳州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培育壮大‘外字号’,拓展向海视野、凝聚向海共识、强化向海思维,加强山海统筹、陆海联动、江海贯通,全方位、更高效‘借船出海’,加快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柳州该如何谋划“全球的柳州”和“柳州的全球”?该如何“走出去”和“请进来”?又该如何坚定向海图强,开辟共赢新局?在今年全市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既要“向海而谋”又要乘风破浪
地处内陆的柳州如何深度融入全球贸易体系?
市人大代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津说,柳工立足“全面国际化”战略进行海外布局,目前已形成拥有近30家海外子公司和机构、20多个制造基地、5大全球研发基地,500多家经销商为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经营体系。今年将根据全球市场的变化进一步优化海外业务,不断巩固和提升新兴市场的优势,实现成熟市场的新突破,让柳工从偏居西南一隅的国有企业,向国际化的“世界柳工”稳步迈进。
在海外市场闪耀夺目光彩的柳产汽车如何继续乘风破浪?
“汽车产业是柳州第一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产业集群度高,需要全产业链携手并进。既要推动产品走出去,还要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练朝春表示,汽车企业将进一步把握“一带一路”机遇,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发展,带动本地零部件企业相互赋能、抱团发展,促进柳州汽车产品、技术和标准一起向海图强。
如何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对此我们将投入2亿元,为新产品导入欧盟市场及中亚市场打下基础。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开拓中东、北非市场,全面布局海外销售渠道,为加速柳州汽车产业升级转型、新能源汽车产品走出去贡献力量。”市政协委员、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进出口公司市场研究部部长刘作鹏分享了新一年关键词——海外法规认证。
既要“造船出海”又要“借船出海”
发展向海经济,实现向海图强,是国家赋予广西的定位与责任,也是柳州的机遇与使命。但是柳州不沿海、不沿边,柳州该如何抓机遇,着力点放在哪里?
市政协委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柳州市支会原会长李建红认为,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推动柳州文化产业扬帆“出海”,助力柳州产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企业也要乘势主动对接新市场,通过加强产品创新研发能力,创新贸易等方式,实现“造船出海”“借船出海”“抱团出海”。
“柳州虽不沿海、不沿边,却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同时链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滇中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左右逢源、汇聚各方的独特区位优势。”市政协委员、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周密说,柳州向海图强要立足实际,从调结构、补短板、强弱项着手,以“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交通运输服务软联通”,服务支持柳州向海图强、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发挥陆、铁、海三大联运通道的基础优势,不断吸引货物、资金、信息等汇聚,强化柳州交通物流优势。
向海图强离不开人才。市政协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温剑认为,柳州职业教育可以通过持续创新“产—教—城”融合新路径,为柳州向海图强贡献力量。练好内功,持续完善和实施柳州市职业教育国际化升级行动计划等政策;突出特色,依托柳州区位、产业优势和职业院校专业优势,与企业携手开拓海外市场,探索更多面向东盟国际人才培养新模式。
既要“走出去”又要“请进来”
代表委员们建言,向海图强,首先思想要解放。柳州坚定向海图强,在思想认识上就要有向海意识,有向海意识才会有全球眼光。
市人大代表,融安县委书记、县长于福坚说,向海图强,自身要强,出海是要经风浪的,柳州产品要在世界舞台上参与竞争,就必须有过硬的品质。融安金桔之所以在美国卖得贵,是因为融安金桔的品质有竞争力。坚定向海图强,还要在制度建设上发力,制度型开放是最高水平的开放,要走出去就要熟悉海外的制度规则,就要调整优化政策,清理阻碍企业发展走出去的不合时宜的政策,形成支撑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环境。
向海图强,就要敢于潮头弄桨,浪尖起舞。柳州既要以过硬的产品品质“走出去”,又要以谦虚学习的态度“请进来”。
市人大代表、市商务局局长杨志刚认为,柳州要在制度设计或者整个系统建设上,做好对外开放这篇文章。在出口认证、检验检疫、金融支持、通关便利化等各方面为进出口企业做好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请进来”,以谦虚的态度,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助推产业发展。
市政协委员、城中区政协副主席、民建柳州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敏说,今年全市两会,民建柳州市委员会提交了《奋力向海图强,高位推动柳州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提案,建议柳州加强顶层设计,做实谋篇布局,积极探索柳州工业产业链整体向海发展路径,出台和完善向海经济产业政策,坚持科技驱动,创新招商路径,利用柳州的工业基础和人才优势,将更多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引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