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握好思政课教学“三个度”

信息来源:柳州日报社 发布日期:2024-07-05 08:48 【字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建设。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把严肃深刻的道理讲得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把握好思政课的理论深度、实践力度和情感温度,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把握好理论深度。只有把道理讲深才能以理服人,思政课才能更有厚度。办好思政课,就是要讲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必然性、人民性向学生呈现出来,以真理的力量说服学生,以彻底的理论回应学生是十分紧迫的任务。如果教师对于理论问题是一知半解、含糊不清,随着时间推移,很可能只会照本宣科,只会讲知识而不会讲道理。思政课教师要将集体备课作为思政课建设的工作常态,围绕教材核心理论问题,依托专家解读,教师剖析,精准把握理论,聚集思路和方法,集中攻克重难点问题,增强理论学习的深度,实现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转化。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高校思政课应关注社会现实,在思政课堂上,应有针对性选择社会性热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用理论去分析热点事件,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认可,真正实现入脑入心。

把握好实践力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善于运用“大思政课”培根铸魂。思政课教师要开拓思维,丰富思政课教学渠道,深入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以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多维度视角引导学生走出传统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比如结合时下热点,组织开展课内实践教学展示活动,以演讲、访谈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发挥自身优势,组建师生宣讲团,打造理论宣讲品牌;火热开展红色研学、在红色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走进乡村、走进企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等,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社情民意,夯实了理论基础,深刻体悟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进而增强“四个自信”,使得学生自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把握好情感温度。思政课只有走心,才能打动人心。思政课不仅在于理论之深,更在于情感之深、价值之深,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不是一般的专业课,要坚持以人为本,告别曲高和寡,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当前,理论的应用环境在变,学生的成长特征在变,如果思政课教学不与时俱进,不去关注学生的需求,不关心学生的成长,不回应学生的关切,就无法真正让学生信服。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与学生需求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备课,直面学生的困惑和问题,用真实打动学生,善于讲好中国故事,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梳理感人故事、典型案例,不断充实思政课内容,让历史事实去打动人,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厚植家国情怀。对于学生的认识要积极引导,对于舆论上一些错误认识,要敢于反击和亮剑。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关注点,在教学中选择与学生生活、成长紧密相关的具有感染力的案例和素材,不仅要讲出“是什么”更要深入分析“为什么”,增强思政课的思辨性。在教学方法上,“亲其师信其道”,思政课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引领者和合作者,要以真心走近学生,准确掌握学生的困惑和期待,以情感人,将心比心,避免填鸭式的灌输和照本宣科,改变传统单一讲授式教学,采用引发共鸣的话题和参与式、研究式、体验式等多元教学方式,引发学生内心的认可和共鸣,实现与学生共情。

(作者单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返回 创新理论

首页

走进柳州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回应

数据专题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握好思政课教学“三个度”

信息来源:柳州日报社

发布日期: 2024-07-05 08:48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