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推进公共资源平台服务标准化升级 助力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优化
信息来源:柳州市行政审批局 发布日期:2025-02-19 10:15 【字体:小中大】
近年来,柳州市聚焦非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领域交易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部分企业进场无据可依、难以操作等困境,从树标准、破壁垒、重承诺、优服务等多方面发力,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深入挖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效能,畅通招标项目进场交易渠道。柳州市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全域服务,入选工信部典型案例并进行推广,在2024年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优化营商环境暨地方标准编制推进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
一、树标准、理清单,全领域规范服务体系
一是树标准,营造公平交易市场格局。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在全区率先发布《柳州市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自主选择进场交易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有针对性地解决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范围不清、监督部门不明、专家抽取无着落等具体困难,确保项目“愿进即进”、“能进则进”,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统一市场服务与建设。二是理清单,推进服务事项云上办理。聚焦柳钢集团“四个百万吨”产品升级工程、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等重点项目的企业需求,梳理编制“不见面交易”事项清单3.0版,推进8大类117个服务事项实现远程办理。推进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进场登记、场地预约、公告发布、开标评标等事项实现“不见面”办理,整个评标过程“全程留痕、可溯可查”,确保项目公平公正、高效透明。
二、破壁垒、补链条,全周期开设“绿色通道”
一是破壁垒,拓展跨省远程异地评标。聚焦项目交易关键环节,持续优化交易流程,为智慧车联网、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开启“绿色通道”,提前了解企业需求,保障项目最快进场、最短时限交易,早日开工实施。积极破除区域壁垒,与西安、成都、济南等13个区外地市达成远程异地评标合作意向。2024年以来,共为163宗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优先安排评标场地,优先抽取远程异地评审专家。二是补链条,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一般是企业自筹资金,项目业主拥有更大的自主决策权,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市场条件以及自身需求,灵活选择采购方式。招标投标领域推行全流程电子化以来,普遍使用专用范本评标,不能满足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灵活性需求。推广应用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通用范本,按照统一的规则和标准,保障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部分事项办理时间从100分钟压缩至2分钟,单个项目资金成本平均节约2万元。
三、强监管、重承诺,全链条见证交易环节
一是强监管,提高项目透明度和公信力。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大多为自筹资金,缺少传统的行政监管部门,存在监管缺位、协同监管难等堵点,不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柳州市依托“交e慧见”现场管理系统,对项目实现全链条见证,在线记录异常违规行为,及时向综合监管部门反馈,确保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交易运作规范,全过程系统留痕,为交易监管提供真实客观的数据支撑。二是重承诺,严格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交易实行招标人承诺制。《规程》明确,招标人是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组织者和结果的使用者,是招标投标活动的责任主体,对招标过程和结果负总责。交易中心对交易过程实现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见证。集合音视频监控系统,通过“电子巡逻”实时监测、在线预警,实现交易环节闭环式全链条见证。
四、抓创新、优服务,全方位提升交易效率
一是抓创新,实现远程异地分散评标。打造全区首个“不见面评标”创新基地,创建“不见面评标仓”,推出专家“随机工位制”远程评标方式,实现远程副场项目场内分散评标,有效解决传统评标过程中出现的“人情标”、“讨论定标”等评标乱象,保障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公开透明、阳光高效,为构建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大市场提供了实践思路。二是优服务,打造AI咨询机器人。以“红色引擎,阳光交易”特色党建品牌为引领,充分挖掘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的特点,构建覆盖CA办理、专家抽取、网上开标等高频咨询问题库,推出线上智能客服,提供24小时全天候咨询服务。2024年以来,AI咨询机器人有效服务群众4562人次,精准解答咨询问题4553个,暖心服务多次获交易主体赠予金字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