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非遗记忆 | 壮族师公舞,以面具起舞,以艺术流传

信息来源: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日期:2022-09-15 15:19 【字体:


柳州,又称龙城,位于广西中北部,是山水景观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居住有汉、壮、苗、瑶、侗等44个民族,孕育出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期我们带您一同探寻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壮族师公舞的前世今生。


壮族师公舞

流传于柳江境内的壮族师公舞,起源于我国古代华夏民族,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师公老艺人介绍,师公舞是顺治年间传入柳江的。

《柳州府志》有“结花楼祀圣母”的记载。1983年柳江里雍新安古墓出土的滑石人面具,是东汉时期的石具,属我国现存的“傩”祭面具最古老的一种。唐元和十年农历六月,柳宗元到雷场(大龙潭)求雨。宋代桂林傩面与柳州巫舞结合形成了柳州“武坛”师公舞。人们用师公舞这种形式来消灾避邪,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

柳江壮族师公舞,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文坛,一是武坛。舞者面戴面具,身穿树叶、八卦道袍,手执朝板、宝剑、日、月、铜铃等道具,伴奏以鼓(蜂鼓)、锣、大小钹等打击乐器为主,具有鲜明的傩文化特征。舞蹈时固定方向为东、西、南、北、中,舞蹈动作有:上在步、退三步、五龙进水、含碗翻、雪花盖顶、三元手、舞双剑、舞长刀、日月照等。特点是:刚柔并蓄,有盘古开天地时的震天撼地的翻滚,也有白马仙姑、红引仙娘的梳妆柔情,更夹带有武术动作。显现出它的原生态特征。柳江师公舞是古代道教中的分支,因而又有着与宗教文化交融相存的特征。

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形态沿袭至今,柳江壮族师公舞具有历史、科学、实用等多种价值。1992年中国傩文化国际研讨会在广西召开,柳江壮族师公舞为研讨会的演出,得到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及国内学者的重视与高度评价,为中国傩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1996年柳江文化馆收集整理了师公舞资料,编排节目参加在柳州市举行的96广西民歌节开幕式表演,获得国内外宾客的一致好评。



返回 非遗文化

首页

走进柳州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回应

数据专题

非遗记忆 | 壮族师公舞,以面具起舞,以艺术流传

信息来源: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日期: 2022-09-15 15:19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