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体育局关于对柳州市政协十三届 四次会议第189号提案的答复
柳州市体育局关于对柳州市政协十三届 四次会议第189号提案的答复
信息来源:柳州市体育局 发布日期:2024-06-14 10:00 【字体:小中大】
叶青松委员、联名提案者曾韵委员:
您在柳州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我市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提质升级的建议》(第189号)收悉,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交由我单位主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城建集团、四城区人民政府协办。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柳州体育事业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公共体育场馆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的重要保障要素之一,近年来,市体育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联合各协办单位及各相关部门,率先在国内三线城市中推进“一县区一座体育公园”建设工程,并以体育公园建设为引领,推动国家有关“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运营”政策的落实,全面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体育强市。
一、我市公共体育场馆基本情况
(一)场馆建设基本情况
公共体育场馆指由各级政府及其平台公司投资建设,其属性为国有资产,由政府平台公司、体育主管部门管理运营或委托专业机构管理运营的体育场馆及设施。当前,我市共有大型的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公园16个(含在建项目),其中市本级体育场馆5个,县区(新区)级体育场馆、体育公园11个,涵盖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气排球、网球、门球、游泳、田径、健身等多个体育项目。场馆的建成并相继投入使用,极大程度推进了我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带动更多人参与体育锻炼,进而推动了更多体育场地基础设施的建设,截至2023年底,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16平方米,位列全区十四个设区市第一。
(二)场馆运营基本情况
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既要立足公益促进全民运动,又需要有一定的收益保障促进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市在公共体育场馆运营上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种运营模式:一是政府平台法人公司运营管理模式(合作运营模式),市体育中心、李宁体育馆、市游泳馆、篮球训练基地、广雅体育场、柳北体育公园、柳南体育公园、柳城体育公园基本采取这种模式,也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体育场馆运营模式。二是社会企业中标运营模式(委托运营模式),柳东体育中心、城中体育公园、鹿寨体育公园采取这种模式。三是政府行政部门运营模式(自主运营模式)。融安文体中心、融水体育公园、柳江体育公园采取这种模式。以上几种模式各有优缺点,但有一个共同点,即坚持了公益性原则,各大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在运营上以国家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运营模式为指导,开展日常经营活动,很好的落实了上级政策。在此基础上,努力拓展业务范围,引进合作项目,提升服务水平,为满足基层人民群众运动健康需求做出了明显成效。
(三)场馆运营基本成效
我市全民健身氛围浓厚,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到常住人口总数的44.83%,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91.37%,均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成绩的取得与我市较为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基础设施是分不开的,良好的体育场馆设施为市民大众很好的解决了“去哪儿健身”难题。公共体育场馆在运营过程中,突出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并且为我市培育了2家体育服务业上规入统企业,分别是柳州城建非凡文教体育有限公司和佳兆业文体产业(柳州)有限公司,有力助推我市经济社会向前发展。2023年,14个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公园)总收入合计3567.3万元;成本支出方面,各大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劳务费、普通维修费、水电费、物业保洁保安费、培训成本费、房产税与税金及附加费、计提折旧与摊销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合计 3521.92万元。2023年各大体育场馆(体育公园)整体经营毛利为45.38万元,在未开展大型维修的情况下总体保持平衡。特别是柳州市体育中心、柳州篮球训练基地年利润在200万左右,柳北、融安、融水体育公园也实现了略有盈利。
二、我市公共体育场馆运营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正如您在提案中一针见血提出的主要问题一样,我市公共体育场馆运营尽管经历了十多年的摸索,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较大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运营业态相对单一,场地优势发挥不明显
一是商业配套不足。部分场馆在设计规划中突出了健身运动场地服务功能,缺失商业配套服务空间,主营业务单一,附加值低,订场收入无法满足运营经费需求。二是新潮运动项目导入不够。目前我市大部分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只能满足传统项目健身需求,特别是县区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功能业态同质化突出,有的场馆空置率高,新的项目引入不够,未能满足群众特别是年轻人求潮、求新、求刺激的需求。三是精品赛事资源缺乏。运营单位专业程度不高,有效市场资源匮乏,缺乏专业管理经营人才等原因,各体育场馆(体育公园)赛事渠道单一,市场化不充分,缺乏精品赛事及商业活动的引入,场馆体育产业发展缺少原动力。
(二)政策和体制机制不完善,运营市场化程度不高
我市市属5大体育场馆于2019年完成了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场馆由市体育局下属各个二层事业单位管辖转移至市城建集团,并组建城建非凡文体公司开展整体运营工作。后建成的各体育公园均参照市级做法,由城区政府交由各自平台公司开展运营。当前我市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运营还处在从政府管理运营模式向市场化运营转化阶段,政策制度和管理体制机制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完全分离,界限不清楚,造成场馆的责、权、利不清。一是经营主体分散,经营主体分散,效率不高。市属16个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其中10个体育公园(场馆)均是由市城建集团出资建设担任法人单位,但除柳州市体育中心、李宁体育馆、市游泳馆、篮球训练基地、市广雅体育场实际经营权由市城建集团所属公司经营外,其他场馆、体育公园由各城区政府安排城区所属平台公司或以招商形式运营,资源分散,计划统筹协调性不高。二是政策滞后,部分政策不能适应形势发展要求,限制了市场化运营,比如,市属五大场馆商圈按相关规定,只能引入体育类或办公类商户,其他休闲娱乐、餐饮类商户暂不能进驻。三是责权不符,各类赛事和活动的相关资源机构没有将权力更多下放到运营单位,运营单位只有承办权,而且报批审批手续也比较复杂,不利于调动运营单位积极性,比如,市体育中心要举办大型展销会、美食节等项目难获批;人为或行政干预运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单位部门打招呼免收场地费等情况时有发生。四是支持不够,政府部门从管理到服务的职能转变跟不上,比如,因历史原因造成的市体育中心消防证件办理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导致无法承接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场馆既要落实免费低收费开放要求,却无法及时获得免低补贴。五是人才匮乏,主要是专业经营管理型人才不足,在一些县区场馆运营中比较突出。
(三)部分场馆设施维保问题突出
公共体育场馆受设施自然老化的影响,运营周期一般在10年左右会出现集中性大规模的维修需求,日常维护工作尤为重要。现阶段,柳州市体育中心、李宁体育馆、市游泳馆、篮球训练基地、市广雅体育场建成投入使用已经超过10年,其中柳州体育中心建成使用近30年,场馆设施老化,存在较多隐患。例如,体育中心看台钢架结构存在隐患;体育中心夜间赛事高杆照明灯能够正常使用的不到三分之一;李宁体育馆内因电子设备较多,其弱电系统、照明控制系统、LED大屏和中央斗屏控制系统、音控系统、国旗升降系统、空调系统等一直得不到常规维护,若举办大型文体活动将存在较大的失误风险;市游泳馆地下负一层水循环处理管道设施出现坍塌隐患,恒温设备能耗极大,每天开启恒温成本1万元以上,为节约成本全年仅能在6-10月底开放,开放率不足50%。上述问题因缺乏大修经费,一直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各新建的体育公园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也将会出现类似问题,急需改革运营机制,防患于未然。
三、公共体育场馆提质升级的举措和建议
您在提案中提了4点建议,包括改革优化场馆运营机制、筹措资金推动场馆升级改造、组织研究解决场馆证照等历史遗留问题、升级场馆“体育+”产业业态等建议,我们表示完全接受,并将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组织运营单位逐步加以落实,推进场馆通过科学运作、创新经营,努力让我市公共体育场馆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坚守场馆公益性不动摇,大力推进体育便民惠民
体育场馆具有公益性和商业性双重属性,对于政府主导建设的场馆来讲,公益性永远是第一位的。场馆运营要先算民生账,立足为人民群众服务、为体育事业服务主责主业,严格落实足时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等要求,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健身环境、更为便利的健身服务。同时,积极推进健身指导服务体系向场馆延伸,支持场馆为市民提供体育健康讲座、体育技能培训等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促进全民健身发展,提高全民健康素养。鼓励场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做好课后延时服务、体育项目进校园,协助构建青少年竞赛体系、竞赛品牌,为争创体教融合发展示范市赋能加力。
(二)以市场为导向,逐步推进场馆运营提质升级
充分完善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功能,满足群众多元健身需求,打造新兴体育消费场景,维护体育场馆可持续性发展。以打造柳州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都市体育文旅先锋城市地标为目标,以补强柳州体育产业链、响应市民消费升级需求为原则进行业态定位,逐步推动场馆运营提质升级。一是推进场馆打造运动新业态。场馆在满足群众传统健身运动的基础上,还应根据群众需求和市场导向,统筹场馆资源,加大引入广大群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喜闻乐见的卡丁车、攀岩攀爬、室内蹦床、飞盘、虚拟电竞、电子气步枪等潮玩娱乐项目。二是打造多元化经营业态。新形势下体育场馆(公园)要获得市场竞争力、形成较高附加值,心须走“体育+”链式发展道路。将体育竞技与运动康复、智慧场馆、休闲旅游、城市营地、文艺演出、电竞赛事、科普科教、会展博览、非遗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打造赛事及演艺品牌。引入赛事组织运营、专业赛事人员培训、文娱演出等机构,积极承办大型赛事及商业活动;引进搭建(专业舞美、灯光等)公司、体育舞蹈工作室、舞团基地、街道社区文艺中心等演艺配套组织机构,充分运用体育赛事经济平台,以场馆经营单位为主体广泛发动,开展商业性、群众性赛事及文艺活动,引人流、聚人气、树品牌。
(三)加强系统管理,多措并举降低场馆运营成本
一是在精细化上下功夫。结合场馆自身体量,鼓励运营单位科学设置管理层级、确定员工数量,构建高效的管理运行体系,降低企业内部管理成本。在员工配备上,探索“平战结合、平急两用、弹性用工”模式,在举办赛事和活动期间,通过招募一定数量临时人员或志愿者来补充力量的不足,平时人员要精干。二是在智慧化上下功夫。支持场馆在“智慧场馆”方面加大投入,通过5G、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日常办公、设备控制、安保巡逻、停车管理等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塑造智慧参赛、智慧观赛、智慧健身等应用场景,减少人力成本支出,提高场馆运行效能。三是在绿色化上下功夫。支持场馆积极适应“双碳”战略,实施场馆绿色节能改造和资源循环化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场馆发展使用光伏等新能源,降低运营能耗。
(四)加强主动作为,创造良好的市场化运营环境
一是主动协助运营单位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协调各有关部门,对场馆手续不全,证照缺失等问题逐个分析,研究解决,“开处方、治旧疾”,积极拿出各方都认可的解决方案,打通体育场馆多年来存在的难点堵点,为推进场馆市场化运营扫除障碍。二是强化服务职能,助力运营企业做大做强。协助运营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企业、体育社会组织建立协作共建关系,利用场馆开展经常性群众体育运动和赛事;协助企业抓好场馆招商和场馆运营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协助企业引进精品赛事和重大演艺、商业活动,丰富赛事资源;改善和加强场馆交通条件,在各大体育场馆(公园)设置更多公交站点,增加车次和频次。通过政府的有效监管和有力服务,让场馆运营更加轻松、高效,推进场馆运营提质升级,促进我市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专此答复,再次诚挚感谢您对体育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您提出更多宝贵意见,以促进我们的工作进步。
单位领导签名:
柳州市体育局
2024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