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11450200007604210R/2025-03481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发文单位:
-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5年02月14日
- 标 题:
- 柳政发〔2025〕4号关于落实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
- 发文字号:
- 柳政发〔2025〕4号
- 发布日期:
- 2025年02月14日
- 效力状态:
- 相关解读:
柳政发〔2025〕4号关于落实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
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有关委、办、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落实柳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工作部署,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现就2025年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工作,提出分工意见如下。
一、2025年工作安排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1.地区生产总值保底目标增长3.8%、奋斗目标增长4.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
(二)聚力推进工业振兴,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全面落实自治区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部署,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扎实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巩固提升,做优增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做大总量,加快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为龙头、以现代服务业为牵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3.培育传统产业新优势。深入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支持工业企业加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汽车产业重点推进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东风柳汽“龙行工程”、广西汽车集团“菱势工程”,推动纯电新车型、混动MPV、新能源重卡等新产品投产上市,力争新能源汽车产量达85万辆。钢铁产业重点推进柳钢集团“四个百万吨”产品升级工程,支持柳钢集团与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柳工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持续提高品种钢占比。机械产业重点推进柳工股份“三全”规划,加快电动化与智能化工程机械产品开发,持续推进柳工智能国际工业园等项目建设,巩固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化工产业重点建强延伸精细化工产业链,加快柳化氯碱氯化新材料产业集群等项目建设,推动柳城、鹿寨化工园区扩容增量。林木加工产业重点加快东阳木业等项目建设,推动壮象木业等企业产能爬坡,培育壮大高端板材、高端家具等产业链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园区办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4.抢占新兴产业新赛道。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三年行动,持续推动产业创新、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应用场景,加快发展智能终端及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将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打造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全面推进“六百工程”,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头部企业、爆发力强的高成长性企业和重大产业化项目。巩固扩大新能源电池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华霆动力南部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赛克瑞浦20GWh电池系统等项目竣工投产,支持企业加大对全固态电池研发,抢占电池技术新赛道。优化能源产业布局,加快柳东新区源网荷储、阳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动柳城北页岩气开发、零碳新能源智慧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增产达产。大力推进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支持晶联光电年产500吨ITO靶材项目扩大产能,推动桂柳新材料、七色珠光等头部企业扩链建圈、产能爬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园区办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深入推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培育行动和“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积极创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抢占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市数据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5.构建现代服务业新体系。全面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扎实推进“星火·链网”融合节点建设,积极打造“区块链+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加快补齐数字化服务、科技服务等短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数据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有序推进“产销分离”“主辅分离”“工贸分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做强现代物流业,调整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提升铁路、水运运输能力,打通多式联运高效衔接“最后一公里”,积极申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降低物流成本。(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积极发展科技金融、耐心资本,设立转型基金、转型贷和转型保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市财政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6.激发现代农业新动能。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稳产丰产。加快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实施设施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优势特色产业等三大农业产业提升工程。大力发展蔬菜、畜牧、水果、渔业等设施农业,重点抓好广西农垦、实隆公司等生猪、家禽养殖加工项目建设,力争设施农业产值达到200亿元。推进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协同发展,完善延伸优势特色产业链条。加强农业品牌培育,持续扩大柳州螺蛳粉、融安金桔、三江早春茶等品牌市场影响力。(市农业农村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抓好甘蔗、水稻等良种选育,优化水果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制定融安金桔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培育更多农业臻品。(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体系建设,打造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7.建立产业发展新机制。坚持系统谋划,运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研究解决问题。坚持全面铺开,突出全域发展、全民参与、全产业协同、全企业发力。坚持整体推进,统筹布局,注重产业园区、城乡区域、行业企业协同发展。坚持重点突破,推动重点县区、重点园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破局。建立责任机制,切实发挥9个产业攻坚小组和10个县区、2个新区主力军作用。建立决策机制,推动各级政府、产业攻坚小组研究解决问题。建立任务机制,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逐条逐项落实责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建立考评机制,重点对工业项目招引进行考核。(市投资促进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建立保障机制,做好组织、人才、资金、物流体系等要素保障。(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三)聚力推进债务化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8.全力盘资产减规模。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提高资产处置效率,以存量土地、商品房、股权等经营性资产为重点,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高效变现,加快资金回流,增强造血功能、加快产业发展。通过重组带活、招商激活、嫁接盘活等方式,盘活大额、高息、低效闲置资产,持续提高资产经营效益。统筹资产盘活收入、财政收入等“真金白银”偿还债务本金,尽快压降存量债务规模。(市财政局、市国资委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坚决打击非法,持续加强专项审计检查,及时止损和追赃挽损。(市审计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9.全力调结构降利息。紧盯今年6月底前非标债务“清零”、存量债务有序化解目标,用足用好国家、自治区相关政策,增加贷款置换债券和非标规模,优化债务结构。合理压降存量债务融资成本,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分类协同,进一步降息让利,推动存量债务利息压降至80亿元左右。(市财政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10.全力强造血强机制。持续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建立以激励为导向的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制度,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市国资委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强化上下联动、全口径地方债务风险监测、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决策、债务化解激励容错纠错等机制,着力解决化债堵点、难点,提升化债效率,推动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化解债务问题。(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四)聚力增强科创动能,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11.建设更高能级科创平台。支持和鼓励企业建设高水平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汽车、工程机械、钢铁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创新中心。提升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广西高端工程装备实验室2家自治区实验室能级,加快柳州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柳工土方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市科技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12.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实施“千企技改”和“上云用数赋能”再提升工程,开展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加快建设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00项以上。探索建立科技成果先投后股、先试后转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应用场景建设,力争全年完成科技成果转化200项。(市科技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柳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市市场监管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市科技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13.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内培外引、名师惠柳”行动,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基础教育扩优提质、高中教育优质特色、高等教育提质增效。加快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产业发展适配度。(市教育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加快引进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健全工程师、工匠“两工人才”培育长效机制,高水平建设先进制造业人才集聚区。加强人才小高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各类人才载体建设,推动广西科技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博士点建设,提升柳州工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办学育才水平,激励各层级科技人才跃级提升。(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总工会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五)聚力扩大有效需求,持续挖掘高质量发展潜力
14.着力提高投资效益。坚持把投资的重点放在工业项目上,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和要素保障攻坚突破专项行动,建立9个产业攻坚小组和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七个一批”清单,全力解决项目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力争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0个、竣工投产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0个,工业投资增长13%。(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持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把工业项目招商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攻坚突破专项行动,创新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场景招商等招商模式,深化“一把手”招商,全力“招大引强、培新育优”,推动标志性工业项目招商实现重大突破。力争全年新签约项目合同额超过100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签约合同额超过600亿元,当年签约工业项目开工率超50%。(市投资促进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加强项目谋划,瞄准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投向,紧密对接自治区“三个一万亿”工程,科学谋划“十五五”重点项目,抢抓政策窗口期上马更多“两重”项目,力争全年谋划储备重大项目1000个以上,其中产业项目600个以上。(市发展改革委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15.全力提振消费。切实转变观念,把提振消费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全面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部署,用好国家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大力开展焕新“五进”系列活动,实施“四季造节”行动,持续扩大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强化消费品牌引领,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首店经济、会展经济、银发经济、演出经济,促进“人工智能+消费”、电子商务等数字消费发展,抓好平台经济、网红经济、夜间经济,持续打造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做强柳州螺蛳粉等特色小吃产业,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服务消费,更大力度推动惠民生促消费。(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做好“百业+文旅”和“文旅+百业”大文章,整合全市文旅资源,推动程阳八寨等景区串点连线成面,精心筹办柳州市第八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重大文旅活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加快广西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商圈、商业街区向智慧化转型,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完善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供销社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16.加快经济开放发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区域城市战略互动,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积极融入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加快创建柳州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强与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的产业协同、区域协同,共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市发展改革委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提升开放平台能级,高水平创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柳州联动创新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协同发展区,拓展柳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功能,加快中德(柳州)国际合作产业园、柳州铁路港海关监管区建设。深化跨境区域交流合作,加快中国(柳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打造一站式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市商务局、市园区办、市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大力发展向海经济,支持汽车、工程机械、新能源等企业加强海外布局,开拓海外市场。(市商务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六)聚力持续深化改革,全面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17.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产业园区改革,大力推进“管委会+公司”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共建共享园区,提升园区能级,推动柳州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市园区办、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和厂房,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市园区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鹿寨县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市农业农村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与评估机制,规范项目审批,优化投资管理,确保重大投融资决策依法合规。(市发展改革委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18.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营商环境标准化建设,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压缩政务服务自由裁量空间,打造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完善线上线下联动机制,拓展涉企增值服务“一类事”场景,推出更多领域便民利企“微改革”。(市行政审批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大力推行跨部门综合监管“一件事”,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探索“公益性调解+市场化解纷”新模式。(市行政审批局、市司法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创新园区集中供热供气方式,破解企业用地、用电、用气、用工等难题。(市园区办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推动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柳州螺蛳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市市场监管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19.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和要素获取,落实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市发展改革委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全面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快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综合运用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桂惠贷等手段,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市财政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优化服务企业和企业家举措,完善市场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机制,做到“有诉必应、接诉即办、诉必回复”,让民营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七)聚力区域协调发展,奋力跑出县域发展加速度
20.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举措,扎实开展粤桂东西部协作,持续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商联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市发展改革委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面提升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水平。(市农业农村局、市委政法委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度挖掘优秀农耕文化遗产价值,推进移风易俗,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市委宣传部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21.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深入实施县域特色产业培育三年行动,增强县域经济支撑能力。加强县域产业协同,做好“土特产”文章,“一县一策”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以产业链串联带动跨县域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引导重点开发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市发展改革委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引导农产品主产区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谋划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市农业农村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引导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文旅、大健康、生态农业等低碳产业。(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稳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推进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重大行动,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22.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开工建设黔桂铁路增建二线、衡阳至南宁高速公路柳州段,提速建设柳广铁路柳梧段、鹿寨至钦州港公路,加快柳州铁路港核心区建设。(市交通运输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加快推进西南水运北线通道航道扩能,推动洋溪水利枢纽、梅林航电枢纽工程开工建设,红花水利枢纽至石龙三江口Ⅱ级航道工程实现竣工。(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加快城市老旧管线改造升级,完成柳州火车站西广场改造项目建设。(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因地制宜新增设公共服务设施,拓展智慧城管平台应用场景。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八)聚力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塑造生态柳州新形象
23.全力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确保全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93.5%以上。深入开展噪声污染专项整治,设立噪声污染重点监管治理试点。持续开展水质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王眉河、石榴河等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推进官塘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容,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及黑臭水体治理,争取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试点,确保柳州水质全国第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24.全面筑牢生态保护屏障。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修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严格落实田长制、林长制、河湖长制,加快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建设,强化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加大矿山生态修复力度,强化生态保护监管,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和园林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25.全速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建筑垃圾、废旧锂电池资源化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发展壮大循环产业。(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城市管理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统筹推进低碳试点城市、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无废城市等国家试点建设。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全民共建生态宜居柳州。(市生态环境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九)聚力增进民生福祉,用心打造百姓高品质生活
26.推动社会保障更加充分普惠。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3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50万人以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2000套(间)。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加快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新开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90个以上。全力推动“保交房”项目建成交付,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实施社会保险参保扩面专项行动,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深入推进“银龄行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医保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加速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推动防止返贫致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水平。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特殊困难群体等合法权益。(市民政局、市医保局、市妇联、市残联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27.推动医疗服务更加高效便民。加强基本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深化医疗卫生领域改革,加快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医疗服务体系,加强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建设。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整合下沉和均衡布局。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广妇儿柳州医院项目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新建一批“旗舰中医馆”,统筹推进中医药及壮苗侗瑶等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优化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市医保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28.推动文体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加强“柳州鱼峰歌圩,全国山歌圣地”文化品牌建设,建好柳州工程师工匠文化园。坚持文化惠民导向,抓好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广泛开展基层群众文艺展演、公益培训、讲座等文化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全力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加快推进“飞虎队在中国”陈列落户柳州、白莲洞遗址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林业和园林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加强全民健身推广普及,积极办好柳州马拉松暨警察马拉松、柳州市第十六届运动会等大型赛事。探索“体育+”发展模式,激发体育产业新活力。(市体育局、市公安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29.推动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健全完善重大风险防控体系,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积极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地化探索,大力推行村屯议事协商机制,加快议事协商平台建设,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市委政法委、市委社会工作部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推动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长效化,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活动。(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强化自然灾害预防,提升群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市应急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加强全链条全流程监管,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市市场监管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推进双拥共建。(市国动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持续打造“团结如钢铁,龙城石榴红”品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委按职责分别牵头,12月底前完成当年任务)
二、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永葆政治本色,做到忠诚为政
30.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筑牢忠诚、彰显担当。(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分别负责,年内持续推进)
(二)践行法治理念,做到依法行政
31.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能力。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强化基层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政务公开规范化、常态化,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司法监督,加强府院联动,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确保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高效运行。(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分别负责,年内持续推进)
(三)坚守为民初心,做到务实勤政
32.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大力开展能力作风提升攻坚突破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干部不敢争先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提升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生命线,干字当头,主动跨前、积极作为,强化上下联动、部门衔接、协同发力,确保既定的目标、出台的政策、部署的工作一抓到底、抓出实效。(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分别负责,年内持续推进)
(四)坚持崇廉拒腐,做到廉洁从政
33.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打造崇廉拒腐、风清气正的清廉政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坚持厉行节约,严控“三公”经费,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习惯过紧日子,把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分别负责,年内持续推进)
三、强化责任担当,狠抓任务落实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持续克难攻坚,扎实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坚决完成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兑现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一)推进思想解放,强化争先进位
各级各部门要把解放思想贯穿工作始终,进一步树立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从传统发展模式中解放出来,坚决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同时,要强化争先进位,强化一流意识,切实提高工作标准,推动各项工作勇争全国、全区一流。
(二)强化组织领导,密切协同配合
各级各部门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抓紧对照分工意见制定本单位落实重点工作分工的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举措,逐项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确保各项任务有措施、可量化、能落实。涉及跨领域、多部门参加的工作,牵头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主动协调推进,责任部门要积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完成。各县区、新区要主动对接市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细化措施,抓好落实。
(三)加强督促检查,严格绩效考评
各责任单位要建立并严格执行工作跟踪考核制度,强化目标任务落实。市政府督查室要会同市有关部门研究制定《2025年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细化方案》,建立任务总台账,开展全过程跟踪问效。市委编办(绩效办)要充分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严格考核标准,确保2025年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柳州市人民政府
2025年2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抄送: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协办。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2月14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