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450200007604210R/2025-06934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发文单位: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5年03月30日
标  题:
柳政发〔2025〕8号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柳州市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文字号:
柳政发〔2025〕8号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02日
效力状态:
文件下载:
下载
相关解读:

柳政发〔2025〕8号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柳州市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柳州市

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委、办、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现将《柳州市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柳州市人民政府

                              2025330



柳州市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抢抓重大战略机遇,以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创新场景应用为牵引,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支撑产业优化升级和生产力整体跃升,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推动柳州从“制造重镇”向“智造高地”转型,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发展目标

加快推动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构建具有柳州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全力将柳州打造成为“西南智谷”。到2027年,建成全域2000PFlops智能算力网络,引进和培育人工智能领域核心企业100家以上,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建设特色应用场景100个以上,形成35个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

1.推动“人工智能+制造”全流程改造。工业领域聚焦汽车、钢铁、机械等优势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优先发展工业大脑、行业垂直大模型、机器视觉工业检测、设备互联管理等智能场景,重点支持各产业龙头企业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标杆,推动全产业链向智造转型。在汽车制造领域,推动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打造智能汽车生态系统;在钢铁行业,利用人工智能优化炼钢工艺,实现精准控温、控压,提升钢材性能;在机械制造领域,推广智能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的应用,提升生产线的柔性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时,鼓励企业建设智能工厂,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推动生产设备、信息系统和供应链的全面互联互通,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打造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化升级经验。

2.打造“人工智能+”产品新生态。坚持“企业端与客户端并举,传统与新兴结合,硬件与软件协同,规模与质量双升,国内与国际循环”的原则,将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培育成为第四大支柱产业,推动全市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创新赋能实现新提升、产业规模实现新突破、企业培育实现新跨越。重点发展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车载等消费级终端产品,以及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专业级终端设备,构建“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矩阵。支持企业开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语音交互、智能视觉、生物识别等核心功能模块,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加强关键零部件和基础软件研发,突破高端传感器、智能芯片、操作系统等技术瓶颈,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科研机构、高校及重点产业链企业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建设共性技术和跨行业技术融合研发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和机器人创新应用示范区,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推动人工智能高效赋能千行百业

1.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在农业、交通物流、金融、消费、文旅等重点行业深入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农业领域聚焦金桔、甘蔗、茶油、桑蚕、螺蛳等产业,优先发展农机卫星导航自动驾驶作业、农业地理信息引擎、智能农场、无人机植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等智能场景,建设柳州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打造“智慧果园”“智慧蔗田”示范基地,推动农业机械化率、自动化率有效提升。交通物流领域聚焦柳州铁路港“一核二园三基地”,优先发展自动驾驶、智能配送、港区智能作业、机器人分流分拣、智能立体仓储等智能场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智能物流枢纽,实现货物吞吐量智能化管理,物流效率显著提高。金融领域以银行为载体,优先探索大数据金融风控、企业智能征信、智能反欺诈等智能场景,开发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智能信贷产品。消费领域优先发展无人货柜零售、无人超市、智慧导购等新兴场景,在五星商圈、窑埠古镇等特色商业区布局智能消费新业态,大力培育智慧商圈示范项目。文旅领域打造以柳宗元、螺蛳粉、工业博物馆等为代表的柳州文旅IP矩阵,通过智能导览、沉浸式体验与互动、景区智能化管理、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展览与传播、智能营销与数据分析、智能客服与服务优化等场景应用,全方位提升柳州文旅体验。

2.赋能城市现代化治理和社会智能化发展。以更智能的城市、更贴心的社会为导向,在政务管理、交通治理、生态环保、医疗健康、教育、养老等领域挖掘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展智能社会场景应用示范。政务管理领域优先推动大模型落地应用,升级智能政务,推动舆情监测、网络安全、犯罪预防、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实现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交通治理领域优先发展交通大脑、智慧道路、智慧停车等智能场景,实现交通流量预测、信号灯智能调控、事故快速响应等功能。生态环保领域优先发展环境智能监测、无人机自主巡检等智能场景,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环境感知网络,实现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的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提升环境治理效能。医疗健康领域优先发展医疗影像智能辅助诊断、临床诊疗辅助决策支持、医用机器人、智能公共卫生服务等智能场景,建设区域医疗大数据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远程会诊、智能筛查、个性化诊疗等服务普惠化。教育领域优先发展虚拟课堂、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建设等智能场景,积极探索智能辅导与评测、学习分析与预测、智能教育管理及沉浸式学习体验等创新应用,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示范区,开发智能教学助手、个性化学习系统等产品。养老领域优先发展居家智能监测、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陪护等智能场景,构建“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年人健康状态实时监测、异常情况及时预警、照护服务精准对接。

3.赋能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研发攻关,加快知识引导与数据驱动融合的人工智能研发。以构建“人工智能+科研”创新生态为核心,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基础研究、应用研发、成果转化全链条深度融合。聚焦战略性新兴领域共性技术需求,支持建设跨学科、跨领域的新型研发平台,探索人工智能在产品研发预测及优化、智慧能源管理、数字孪生等领域的深度应用。通过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力争在新产品研发周期、能效管理、技术迭代等关键指标上实现突破性提升,形成以智能技术为引擎的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持续动力。

(三)夯实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1.算力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柳州智算中心,坚持市场化运营模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多形式建设运营智算中心,构建辐射东盟的智能算力服务网络。提升算力服务水平,积极融入自治区算力网建设,推动多元异构算力接入,提升网络传输效能。构建安全、稳定、低耗的算力底座,探索“算力+电力”联动调度机制,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推动人工智能算力低价优质足量供给。

2.数据基础设施。探索打造面向东盟的制造业数据集示范区,依托汽车、钢铁、机械等优势产业,构建涵盖核心三电、传动和液压系统等关键部件的全产业链数据集,培育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分析产业。强化数据资源汇聚能力,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推动语料库、数据集安全可信流通,为各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提供高质量语料库、数据集。

3.网络基础设施。全面升级5G网络覆盖,加快部署6G网络。持续提升工业领域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加快推动企业和园区内外网升级改造,支持企业构建网、算、控深度融合的新型工业内网基础设施,持续提高外网覆盖质量和服务水平,支撑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提升“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重点工业园区、重点产业集群等移动网络信号强度,强化质量保障。争取国家低轨卫星互联网试点,为偏远地区应用场景提供网络支持。

(四)建设人工智能产业特色集聚区

立足柳州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为引领,以应用场景开放为驱动,以产业链协同发展为支撑,围绕建设人工智能产业特色集聚区,重点实施“空间集聚—链条培育—生态协同”三位一体发展战略。空间布局上,以北部生态新区、柳东新区为核心载体,多城区联动,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专业园区,形成技术研发、中试验证、规模应用的梯度空间体系;产业链构建方面,强化“基础支撑—技术攻关—场景应用”垂直整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汽车、钢铁、机械等柳州特色产业的深度耦合,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将配套上下游企业纳入共同的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标准管理、合作研发管理等,提升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生态协同上,建立园区级工业算力共享中心,建设园区专属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实现算法、算力、数据、网络等要素的集约化供给。加强园区招商,鼓励优质企业入驻,通过专项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梯度转移,对入驻项目给予定向支持。

(五)打造人工智能高水平人才队伍

研究制定人工智能产业核心人才库和紧缺人才图谱,针对性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积极向国内外挖掘人工智能顶尖人才。开展党政干部数字化领导力培训、企业管理者人工智能战略研修及技术骨干技能提升计划,分层分类强化人工智能应用能力。支持广西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人工智能产业特色学院、研究院和实验室,科学设置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加大面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学科创新和交叉融合力度,系统培养规模庞大、结构合理,具有交叉复合背景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层人才。完善人才评价及服务机制,营造鼓励原创、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建立人才跟踪培养机制,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

(六)加强人工智能企业主体引育

1.组建科技领军企业矩阵。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积极加强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关键技术研究,结合行业发展痛点攻克一批人工智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前沿技术落地转化。用好柳州比较优势,大力开展人工智能产业招商,加速招引一批智能终端和机器人专精特新企业。

2.强化中小企业培育。建立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推动中小企业加快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根据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对经认定的人工智能产业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予以一定资助。强化建设人工智能创新载体,为入驻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专业服务。

(七)加强国内国际合作

以构建双多边协同创新体系为核心,积极拓展与东盟国家合作渠道,激发人工智能领域合作潜能和活力。大力推动应用赋能,强化“政产学研用”联动机制,重点推动与东盟国家围绕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物流等方面进行深度协作。通过共同举办人工智能合作峰会、招商洽谈会、学术交流会、应用场景现场会、企业路演等多种活动形式,促进柳州市与东盟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交流。完善人才交流体系,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支持东盟国家有关研究人员到柳州市开展科研活动,推动人才联合培养。

三、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工作机制,成立人工智能发展工作专班,统筹规划决策与跨部门联动,整合多方资源完善产业培育和评估体系;强化政策支持,制定专项扶持措施并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构建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建立统计监测制度,动态跟踪产业数据并精准评估发展态势;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典型案例宣传和常态化科普活动提升社会认知,营造良好发展生态。

(此件公开发布)

抄送: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协办。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42日印发

返回 柳政发

首页

走进柳州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回应

数据专题

索  引  号:
11450200007604210R/2025-06934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发文单位: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5年03月30日
标  题:
柳政发〔2025〕8号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柳州市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文字号:
柳政发〔2025〕8号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02日
效力状态:
文件下载:
下载
相关解读:

柳政发〔2025〕8号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柳州市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分享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