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

展开

老年,“肌”不可失

信息来源: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 发布日期: 2022-06-17 11:53 【字体:

最近,67岁的李大爷常常感到乏力,走路越来越慢,并且连一桶10斤重的水也搬不动了。他看着隔壁的王大爷,在同样的年纪,还能每天健身,保持“八块腹肌”,觉得又羡慕又苦恼。于是,李大爷到医院寻求帮助,甄医生进行评估后告诉李大爷:“大爷,你应该是患肌少症了!”李大爷表示很困惑,什么是肌少症呢?它有什么影响呢?还能不能治呢……让我们一起来为李大爷解答疑惑吧。

01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全名是骨骼肌减少症,它是一种和年龄相关的进行性的全身骨骼肌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肌质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躯体功能受损[1]。目前全球已经有5000多万人患此病,而且它多发生在老年群体中,并且,年龄越大,患病风险也越高。有研究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社区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为9.9%-40.4%,超过80岁的老人,患病率更是超过50[2],也就是说,80岁以上的老人,每两个人中可能就有一个人患此病。所以,我们一定要警惕。

02肌少症的危害有哪些?

肌少症不仅会引起跌倒、骨折、身体残疾、生活质量下降,还与住院时间延长,住院率增加等相关,导致家庭经济负担显著增加,并且,肌少症还会影响许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病、认知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病、抑郁、肿瘤等[3]。所以,老来瘦并不是好事,老年人,更加“肌”不可失。

03肌少症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复杂多样[4, 5],首先,高龄是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到了老年,我们一定要重视预防。同样,体重过低、缺乏运动、酗酒吸烟、营养不良尤其是摄入蛋白含量过低也是肌少症的高危因素,所以可以通过改善不良生活或饮食习惯来预防肌少症,这也是最经济的预防方式。此外,长期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肺功能不全、肿瘤、抑郁等,也会使患肌少症的风险增加。

04如何筛查肌少症?

简单来讲,肌少症可以从5大表现,1个问卷来进行筛查。

5大表现是指虚弱、容易跌倒、行走困难、步态缓慢、四肢纤细和无力[6]。若我们有出现这些表现需警惕肌少症的发生。

1个问卷是指简易五项评分(SARC-F)问卷[7],我们可以通过回答5个问题来快速筛查,若得分>4分提示可能存在肌少症,建议前往医院进一步诊断。

05肌少症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有哪些?

目前,肌少症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主要归纳为两点:增加营养,加强运动。

营养方面,首先应注意补充蛋白质。一般来说,6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蛋白质摄入量为1.0~1.2克/公斤[8],其中优质蛋白蛋(如牛肉、乳清蛋白等)最好达50%,例如,一个体重65kg的老年人,一天蛋白质摄入量约为78g,可搭配200g瘦猪肉、2个鸡蛋、一瓶250ml的牛奶。并且,饮食中需要添加一些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油、海鱼等;以及富含维生素D、维生素A、C、E、锌、硒等的食物,如深色蔬菜、水果。若老年人胃肠吸收功能下降或者患有基础疾病饮食有限制,可前往医院,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肠内营养制剂作为营养补充治疗。

运动方面,老年人应当减少静坐、卧床,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运动。我们首先推荐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抗阻运动,如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以及拉弹力带等,建议每天2030分钟,每周3次或以上;此外,应坚持一些如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等的有氧运动,每天累计4060分钟,每周3次以上[9]

李大爷解了疑惑,回家开始按医嘱进行饮食调节和运动。半年后,李大爷来医院随访,他愉快的表示:“甄医生,我感觉我好多了,每天可有精神了,走路都带风,哈哈哈!”(来源:中国老年医学学会)